自2023年以来,
黄平县民宗局通过“红石榴+”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建立了多个民族团结食堂,并积极引进企业,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升社区民族事务治理水平。

自2023年开始,黄平县民宗局投入了110万元,用于发展少数民族,先后建设了旧州冷水河社区、新州横坡社区、重安兴隆社区、谷陇苗岭社区四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民族团结食堂。社区党员干部积极走访居民,广泛收集意见,制定了一套规范操办酒席的社区居民公约,有效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和压力。如今,这些民族团结食堂已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文明新风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黄平县民宗局一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守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深入细致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民族工作。以“红石榴+”行动为抓手,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方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推动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还助力社区开展环境治理,增加收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旧州镇冷水河社区党总支引进了大米加工厂、苗绣加工厂等企业,带动社区群众就业增收。
在横坡社区附近的槐花工业园区,引进了黄窖酒业、九茅酒业、贵骄台酒业等企业,完成近2亿元的投资,促进了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黄平县民宗局还通过组织省民族歌舞团到冷水河移民社区开展慰问演出活动,促进了社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文化传承。
通过黄平县民宗局推进的“红石榴+”行动,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社区治理方面的努力。通过投入资金建设民族团结食堂,不仅解决了居民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提供了一个传递民族政策和文化的平台。且通过引进企业,黄平县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
此外,黄平县民宗局还注重文化交融,通过组织文化演出和开展法律普及教育,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这种文化与法律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法律素养,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然而,这些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仍需关注。如何确保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提升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都是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黄平县的这些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