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新社区·新邻里·新生活 居住变迁折射邻里冷暖

贵阳日报  2015-04-08 09:06

[摘要] 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平房里,曾经留下了多少“远亲不如近邻”的佳话,“家无余财,夜不闭户”是那个时候真实的写照。

邻里关系犹如一张巨网,笼罩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而几乎每一次邻里关系的变迁,都和我们的居住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平房里,曾经留下了多少“远亲不如近邻”的佳话,“家无余财,夜不闭户”是那个时候真实的写照。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福利分房时代的结束,关门闭户的单元楼使多少邻里成了陌路人,生疏的邻里关系,让“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成为城市小区的普遍现象。

进入本世纪以后,大型居住社区在贵阳逐渐兴起,社区交往平台的出现开始打破日渐疏离的邻里关系,相同的志趣爱好让很多人又找到了久违的邻里温情。

上世纪60、70年代,平房四合院——

亲密的老街坊

今年62岁的马建华阿姨回忆起年轻时居住的四合院,仍然是一脸的甜蜜温馨,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一个真正的“远亲不如近邻”的年代。

马阿姨家早年居住的老房子在位于中华北路上的一个四合院里,房子是父辈上世纪40年代买下的解放前一户大户人家房产的一部分。马阿姨和自己的几个兄弟就在那里出生、成长。

“一个院子里住着七、八家人,家里的门从来不用上锁,吃饭都是在自家锅里盛好,抬到院子里去一起吃。每年过年的时候很是热闹,放鞭炮、吃团圆饭,从来不分你我。平时谁家要是做了好吃的,都会挨家挨户送上一碗。院子里人的相互关心、相关照顾,就像其乐融融的一大家人。要是遇到哪家有红白喜事,各家都会出力帮忙,特别和睦。”马阿姨回忆说。

那个时候,孩子们的童年是快乐无忧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子女,吃了晚饭孩子们就在院子里集合,爬树、捉迷藏、踢毽子、跳板,总是玩得不亦乐乎。“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但是那样的童年恐怕是现在很多衣食无忧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的。”马阿姨不无遗憾地说。

马阿姨还记得,有一年自己赫章的亲戚送来了几麻袋的洋芋,母亲从邻居家借来几个大簸箕,将洋芋片切好晒干,然后分给各家各户。“在那个缺吃少用的年代,人心反而特别单纯,邻里之间的付出从来不计回报,人与人之间都在享受着分享的快乐,与后来陆续出现的高楼大厦、门户紧闭相比形成截然反差。”马阿姨遗憾地说。

直到1996年,中华北路因道路拓宽面临拆迁,政府分配的安置房有的在三桥改茶寨,有的在大营坡,有的老年人则住到了有房子的子女家,四合院里的邻居们也就这样散开了。遗憾的是,那时候的通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很多邻居搬走之后就再也没能联系上,马阿姨记忆中那份胜似亲情的邻里情也就随风飘逝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商品房出现——

邻里情渐疏渐离

上世纪90年代末,告别了福利分房,商品房兴起,住进面积更大、更宽敞明亮的套房成了令很多人向往的事情。不过,由于邻居之间来自四面八方,楼上楼下见面的机会又有限,邻里之间自然也少了过去那样的和睦温情。

聂女士一家是1999年贵阳较早一批入住商品房的家庭,可是这次搬家却让聂女士很是不适应了一阵子。“我们居住的那个小区,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是基本上没有公共活动场所,这让邻居之间极度缺乏交流空间,同一单元住着,顶多见面打个招呼,其他的都是形同陌路。”聂女士回忆说,“尤其是我的母亲,住惯了原来的老平房,住到单元楼突然就没有朋友了,平时喜欢打点小麻将,也只能坐个把的车回到小河厂矿的老房子去玩。”

邻居之间缺少互动,总难免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有一次聂女士的丈夫出差了,母亲晚上发高烧,女儿年龄太小不敢单独放在家里,聂女士只得背上女儿送母亲上医院。想起这件事,聂女士总说,当时要是有处得好的邻居帮把手,也就不至于这么狼狈了。

后来,居住的时间长了,聂女士也尝试与邻居之间沟通交流,但是感觉有些邻居的戒备心特别强,总是不冷不热的,她也就慢慢放弃了这样的尝试,邻居之间也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商品房的出现,似乎割裂了很多人原来的集体生活,相比以前的平房和单位宿舍,邻里之间缺少了交流空间,淳朴的邻里关系只能成为令人怀念的记忆。

2010年,大型居住社区兴起——

邻里温情逐渐回归

在世纪城社区,很多人都认识肖伯,因为几乎所有社区志愿者协会的行动都有肖伯的参与。肖伯本名肖隽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退休前是林东矿务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2010年肖伯与老伴住进了世纪城龙祥苑。

住进新的社区后不久,肖伯就抱着“社区能为我带来哪些服务,我又能为社区出点什么力”的想法走进了所辖的社区服务中心,也从此踏上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人生新旅程。

与社区志愿者协会接触之初,了解到肖伯子女不在身边的特殊情况之后,社区志愿者们主动上门进行慰问,并且为肖伯家进行了无偿家政服务,让两位老人真正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也令肖伯“用自己的专长为他人服务”的愿望更加迫切。

肖伯从小喜欢摄影,虽然眼睛不是很好,但是不影响摄影创作,他开始通过自己的这一专长,帮助社区里同样喜欢摄影的老少朋友们学习拍照。

社区里有一支志愿者巡逻队,辅助保障社区治安,肖伯每周都要参与这样的活动2-4次,每次从早上九点值班到下午五点,有时候干脆就干到晚上九点,整整12个。对于肖伯参与社区治安巡逻的热情,老伴也很支持,有时候老两口会一道上阵,相互鼓励加油。

庞大的世纪城社区住着很多肖伯的同龄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这其中还有很多人曾经是单位上的骨干、高级知识分子,在肖伯的带动下,他们从开始的不愿接触到后来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继而利用自己的专长成为特长培训班的老师,同时他们开始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坚力量。

现在的肖伯,总是用“如鱼得水”来形容自己的晚年生活,居住在高楼林立现代建筑之下,却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枯燥单调,相反却能够通过力所能及的付出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你愿为小区氛围“埋单”吗?

今年2月底,市民刘丽应朋友之邀到位于南明区的某楼盘参加迎新灯会,抱着顺道看房的心理,刘丽参观了该楼盘。没想到刘丽首次接触楼盘后就迅速在该小区定下一套三居室的住宅。对于自己的“果断”出手,刘丽表示,自己以前居住的房子户型楼层都理想,但小区居住人员有点杂,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也不理想,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所以才有了换房的念头。选择现在的小区,主要是看中小区内以后有几所学校,楼盘开发商还不时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未来入住后小区的人文氛围肯定不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很好的熏陶。

像刘丽这样,冲着“小区氛围”购房的置业者在贵阳究竟多不多?择邻而居,是否让邻里关系成为购房者作出购房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两类置业者看重社区氛围

记者在目前贵阳在售的一些主要楼盘随机采访了部分购房者,虽然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已将社区氛围作为置业买房时的考虑因素之一,不过显然两个年龄段的置业群体对于未来居住社区邻里氛围的关心程度尤为明显。

一类是拥有未成年子女的中年购房者,这部分购房者以改善性购房为主,换房的目的之一往往是希望通过良好的社区氛围,为孩子营造适宜的成长空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类置业者在选房的同时通常会关注很多与孩子成长相关的问题,例如入住小区后上学是否便利、小区内是否有孩子玩耍娱乐的空间、小区内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等等。

另一类则是身体健康、年龄不是太大且精力较为充沛的中老年购房者,这类购房者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改善性居住需求和老房拆迁的换房需求,因此对于和睦的邻里关系尤为看重。据了解,实际购房过程中此类购房者往往会关心小区有没有棋牌室一类的老年活动场所、社区内的绿化场地有没有供老年业主交流的活动空间,同时此类购房者在买房时还会特别关心同一小区内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购房者多不多一类的问题。

据了解,针对这些购房群体,本地开发商也不断在社区文化营造上进行改良,如倡导践行文化地产的保利贵州,就不断创造机会让高雅艺术与文化社区再度“”接触,先后打造了凤凰湾艺术中心、国际广场博物馆、云山国际名著馆、温泉新城演艺中心,在新的在建项目中还将引入少儿兴趣培训班、老年健身中心等等。其他品牌开发商也通过引入社区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棋牌室等,全方位体现对业主精神层面的人性关怀。

成熟小区 体验式购房兴起

“现在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改善性购房者,买房时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更多地了解到今后入住的小区氛围和居住环境,以此作为买房时的参考。”位于长岭北路上某楼盘置业顾问介绍说,“看中客户的这类置业心态,再加上我们楼盘前期已经有组团交付使用,所以我们在营销过程中更倾向于带客户进入社区实地看盘,帮助其获得更真实的居住感受体验。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体验式购房消费,客户更容易被打动,也更容易选择到较适合自己的房子。”

据了解,目前在置业过程中,购房者在挑选房源时,除了会考察小区环境、周边配套等外,还会挑选自己的邻居,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购房者还会专门要求到小区的教育配套实地看一看,或者切身与小区内的老业主交谈,这些都能够帮助获得有效的购房信息。因此,目前在贵阳一些前期已有房源进行交付的大型居住社区,体验式购房的营销方式已被越来越多开发商所重视。所谓体验式购房,就是通过一种更为人性化、更有说服力的诉求方式,让未来业主体验社区生活的魅力,让购房者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楼盘,这是该方式与其他购房方式不同的地方。

此外,有经验的开发商还会通过组织一些“老带新”活动,根据楼盘的特点及文化内涵,重点呈现给购房者,以增强楼盘对新客户的吸引力。

网络之外 邻里“风景”多维营造

既然购房者对于社区氛围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那么除了通过网络渠道打造邻里社交之外,开发商是否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为邻里之间营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住宅设计专家认为,未来解决一些小区在规划设计中的属性,比如可以通过规划面积趋同的产品,使得社区的居住人员组成纯化、素质趋同,进而使得邻里间更容易沟通。同时住宅的公共空间设计,也能影响到居住者之间的交流,从而终能够促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国内情景花园洋房发明者吴志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居住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居住却能够改变生活,目前越来越多的置业者已经体现出对“中国传统院落居住形态回归”的渴望,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住宅的时候,既要考虑私密空间,更要考虑半私密空间,增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邻里之间实现和谐而居,生活则会因为居住形式的变化而变得更加丰富。

此外,采访中也有一些开发商提出,邻里之间的网络社交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既需要业主把握好度,也需要开发商进行合理引导。有开发商表示,业主建立的QQ群和微信群由于无法建立较高的身份识别门槛,有时候往往会被抱有特殊目的的人钻空子,轻则装修公司进群大肆打广告,重则不法分子通过交流群了解业主个人信息,进而达到诈骗等目的。所以基于网络平台的邻里关系需要把握一个“度”,个人隐私、家庭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等好不要随意透露。

对此,中渝置地副总朱朝丹表示,线上形式固然新颖,但线下活动同样不容忽视,在构建和谐邻里关系这张网上,社区物业应承担起积极作用,通过组织丰富、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增强业主之间的交流,也是睦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

贵阳平安社区覆盖率超九成 今年完成后八个

代表委员建议小高层社区自筹资金修建电梯

贵阳市中天社区慰问百户贫困家庭

清镇市今年建5个社区"图书馆小站"

白云区大山洞社区获贵阳市"社会治理创新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贵阳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